信息服务
首页» 信息服务» 学院动态» 感悟红岩精神 赋能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赴重庆研学
 

感悟红岩精神 赋能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赴重庆研学

来源:   作者:李沛莉 王家武   发布日期:2025-02-18     浏览次数: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重庆谈判80周年。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与实践视野,2月13日至16日,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赴重庆开展研修学习,进行体验式集体备课。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家武带队,邓谨、张捐社、周岑银、胡燕红、高耀芳、李沛莉、龙晓、李程丽等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了研学活动。

启动仪式: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14日上午,研学团队在渣滓洞门前的“红岩精神内涵”巨型宣传牌下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王家武代表学院做动员讲话,介绍本次思政课教师研修的目的意义。王家武强调,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希望大家结合所授课程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深入挖掘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邓谨教授进行了现场教学。她就为什么要来到重庆开展实践教学,此次活动要实现哪些目标,重点考察哪些内容,如何让此地红色资源为新学期的思政课赋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讲授。邓谨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思政课的思政引领力主渠道作用,需要思政课教师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目标和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此早春季节,红梅花漫山遍野开放之时,我们来到这个英雄的城市,要围绕“红岩英烈”“红岩精神”“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南方局”“重庆谈判”“狱中八条”“民主之家”“饶国模和大有农场”等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认真学习和亲身体验,更用这些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故事、信念、情怀、正气、精神、智慧为新学期思政课增信赋能。

缅怀英烈:渣滓洞与白公馆前的信仰叩问

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及白公馆,是本次研修的第一课也是最震撼的一课。这两处位于歌乐山下的革命遗址,曾是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这里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彰显革命精神的历史丰碑。狭窄的牢房、冰冷的铁窗、斑驳的墙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黑暗而残酷的历史,刑讯室里陈列着各种刑具,皮鞭、烙铁、老虎凳……每一件都令人不寒而栗,江竹筠、许晓轩、“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烈士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道德与法治系胡燕红老师深受震撼地说道:“江姐的故事让人泪目,以前听到江姐,总觉得她的形象特别高大,这次学习发现她身高不足1米5,更增加了我对她的崇拜,在她身上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我要积极融入江姐的故事!”。

重走革命路:历史现场感悟精神伟力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教师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展览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及先进新颖的陈列手法,揭示出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共产党人培育和形成的红岩精神。馆内陈列的《新华日报》印刷机、周恩来手稿等珍贵文物,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领导大后方抗日救亡运动的峥嵘岁月。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桂园(重庆谈判旧址),教师们透过斑驳的桌椅和泛黄的照片,重温了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历程。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青年教师李沛莉在了解到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后感慨道:“桂园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民族前途运筹帷幄的智慧与勇气,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和平、人民幸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有农场:爱国民主人的珍贵遗产

大有农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红色遗址。这里不仅是爱国民主人士饶国模女士的故居,也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重要活动据点。大有农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的紧密合作,承载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农场内有多处历史建筑,包括饶国模故居、中共南方局办公旧址等。这些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还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场景。形势政策系周岑银老师有感而发:“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英雄城市,壮美红岩’的生动历史画卷,由衷感佩老一辈革命家‘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的情怀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立德树人、固本铸魂的思政育人能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

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多党合作的生动见证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八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该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园”修建,陈列主题为“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展览通过图文、声光电等方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壮美画卷。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高耀芳老师感慨道:“这里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多党合作故事的重要窗口。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踏踏实实上好思政课,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以学促行:红色基因赋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实地参访、现场教学、理论研学等形式,让教师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信仰的洗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李程丽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在重庆研修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红岩精神。白公馆、渣滓洞中的先烈们在极端困境中仍坚持斗争,用‘狱中绣红旗’的举动诠释了革命乐观主义;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秘密,那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震撼人心;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南方局在国统区广泛团结民主人士,以‘和而不同’的统战艺术汇聚抗日力量,饶国模倾尽全力支持抗战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思考的空间。红岩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流动的基因,作为思政课老师,我将始终铭记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积极将红岩精神融入课堂,给学生在场感,激励学生于挑战前锤炼胆识,在合作中传递温暖,以点滴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形势与政策系龙晓老师表示:“重庆,这座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山水之城,在此次研学中,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触动了我。这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将以先辈们为榜样,发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年教师的力量。”

研修期间,王家武、邓谨一行还看望了赵官官、范英、谭杰、施远程等在重庆工作的校友。

编辑:石环钰   

终审:王家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