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
首页» 信息服务» 学院动态» 首次入选学校“研究生助力团”的2位马院学子
 

首次入选学校“研究生助力团”的2位马院学子

来源:研究生会   作者:刘馨怡 陈前   发布日期:2022-01-22     浏览次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经过层层选拔,我院2020级研究生刘馨怡、陈前两位同学成功入选“研究生助力团”,于2021年下半年分别派驻合阳县、镇巴县开展为期五个月的挂职锻炼,这是我院学子首次入选“研究生助力团”。挂职期间,她们秉承西农校训,弘扬西农精神,发挥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一线充分展现马院学子风采。以下是她们五个月的事迹和感悟。


刘馨怡:脚踏黄土,情系三农——我在坊镇长才干

刘馨怡,女,汉族,2020级研究生,共青团员,现任院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合阳第七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挂职合阳县坊镇政府。期间,积极参与镇里工作和活动,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农户和产业一线开展调研,入村(户)调研和服务20余次,走访特色产业园6次,访谈村支书8次,参与实践培训3次。积极发挥学校和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对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葡萄酒学院到坊镇帮扶调研2次,参与接待赵敏娟副校长、乡村振兴办王增信副主任等领导赴合阳帮扶调研3次,联系学校红薯、葡萄、食用菌等领域的10余位专家深入当地开展技术服务。

脚踏黄土,情系三农,刘馨怡在坊镇看到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也全身心投入基层,汛期坚持值班值守,十月助力秋收秋播,十一月参与人大换届工作,十二月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等。挂职锻炼即将结束时,回首五个月的基层经历,刘馨怡感慨很多,感悟很深。正如她在研究生助力团工作总结中写道的:“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没有明辨事理的智慧;没有默默无闻的付出,就没有显赫卓越的成就。”

刘馨怡在新池镇南沟社区帮助农户收玉米

刘馨怡与坊镇乾落社区党支部书记交谈



陈前: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干好基层每件事

陈前,女,共青团员,2020级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我校派驻镇巴第六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2021年9月8日至今挂职镇巴县仁村镇科技副镇长,主要配合镇领导开展抗洪防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疫情防控等工作。

近五个月的挂职时光转瞬即逝,回想9月雨季到岗,挂职的第一课是“防汛”,期间下乡查看灾情、运输物资、转移群众共计9次。历经10月、11月“百花齐放”的秋末冬初,各项繁杂琐碎基层工作的逐一接手,也让我真正感悟到在基层的日常滋味,代表镇上单位参与县级培训学习活动共计4次,涉及纪律监察、文化站和镇图书馆建设及操作、乡村振兴等方面。12月和1月年关之际,也正是“进、知、解”活动如火如荼之时,走进农户家中,知情况、解难处成了最要紧的事,期间接听群众致电270多次,收集反馈信息120余条。随着省内疫情形势严峻,镇上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加大,参与汇总务工返乡信息,致电群众核实情况50余人,做好相关人员的摸排隔离,积极宣传就地过年政策,严防的同时力争获得群众理解。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结束挂职之际,不由得想起即将去镇巴时思考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去基层该做些什么?能为基层群众带去什么?这些问题好像还萦绕在耳边,不过现在好像有了答案——体验基层,贴近群众,干好基层每件事。希望自己能对基层保持一如既往、热忱的思考。

读懂基层锻炼这本“无字之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马院学子还将继续。

陈前在镇巴县赤南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陈前在学习镇巴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手册



编辑:毛希梅  终审:王家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