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
首页» 信息服务» 学院动态» 学习“两会”精神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学习“两会”精神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3-15     浏览次数: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周岑银 | 发布日期:2016-03-15

3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的教师进行了以“两会精神进课堂”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学习交流会,邓谨副院长、李晓娥教授等10位教师参加。老师们在总结2015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习“两会精神”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探讨了新学期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

“两会”精神鼓舞人心

  与会教师在学习交流中一致认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两会”精神,而其所描绘的蓝图令人鼓舞,设定的目标更是催人奋进。比如,两会强调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发力的“新指挥棒”,引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纲要草案包含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和项目,涉及到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还有不少方面与我校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相吻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李晓娥教授谈到,学习两会精神,既要全面深入领会主旨内容,又能充分结合我院实际,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宣传两会精神的接合点。邓谨认为,两会一些热点议题值得关注并适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比如,作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精准扶贫”和作为党的建设方面的“制度反腐”等。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时不我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前强调,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奋斗才能赢得未来。两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传出了抓改革、抓落实的时代强音,已经吹响了深化改革、接力前行的奋进号角。立足“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也必须紧跟时代、砥砺前行。

  回顾一年来所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深深感到,在罗军副校长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项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改革任务已经大功告成;相反,老师们也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地觉察问题和总结经验以求深化改进。以学习两会精神为契机,结合我校2016年工作会议部署,各位老师就深化混合课程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畅谈设想,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举措。

  一是把时政热点引入专题。两会是探究国家改革发展和形势政策的窗口,内含诸多时政热点,为此,在新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照开课的学院及专业、适时把时政热点引入到专题课程教改的规划和设计中。李娜老师、王海成老师就此建议将“经济新常态”、“决胜全面小康”等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

  二是把西农精神融入案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教化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具有形成健全人格、确立行为规范以及转化社会风气的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灵魂工程,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而西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内容部分,应重视把西农精神融入案例教学。詹义清老师、胡尊让老师、胡红老师特别提出要面向大学生广泛宣传我校王辉教授等先进典范。

  三是把创新思维纳入考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竞争,“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浓郁的创新氛围,不仅需要创新实践,而且需要创新思维。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关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大学生创业就业,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绝不应被视作为外行。老师们认为,在大学生通识教育阶段,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完全有必要把创新思维纳入到学生思政课的教革考核中。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