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首页» 学生园地» 党团工作» 不能“陕”亮又好玩?镇安推普给你答案!
 

不能“陕”亮又好玩?镇安推普给你答案!

来源:   作者:高恩雅、刘倬彤   发布日期:2025-08-28     浏览次数: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我院组建的“言兴永乐 语润乡产”推普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协同队伍。语言通,则民心通;民心通,则百事兴,团队在院长杨鹏老师和党委书记闫德忠老师的指导下,奔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以“推普+语言调查”“推普+旅游宣传”“推普+助农电商直播”“推普+幼儿教育”“推普+文化座谈会”等形式为载体,用标准的发音搭建沟通的桥梁,用真切的调查点亮发展的微光,用耐心的科普滋润教育的土壤,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乡音焕新,推普座谈会上共绘振兴蓝图

在“推普+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与镇安县共青团团委围坐一堂,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探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镇安县近年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镇安县团委副书记汪茜主持会议,镇安县团委书记潘昱文、镇安县电商协会会长王战出席会议,并对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学生们情系乡村、关注推普表示赞许。潘昱文首先介绍了镇安县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并着重阐述了本地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语言沟通障碍问题。他指出,特别是在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与外来企业和游客对接等方面,普通话的沟通能力已成为制约本地部分群众参与和受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群众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拓宽致富渠道、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推普实践团团员们介绍了实践团的组成、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前期精心准备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表示此次推普方案立足于当地实际,不仅包含传统的普通话发音校正、日常用语培训、政策法规宣讲等内容,还特别设计了针对本地青少年儿童的“小小推普员”训练营、面向村民的“电商常用表达”情境化教学,以及“乡音乡情与普通话表达”融合交流等活动。此外,成员还讲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政策和成果,积极推动学校与地方乡村振兴合作发展。

最后,潘昱文对实践团的成员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端正态度,虚心学习;二是在实践积累中进步,在反思中前进;三是在历练中明确方向,校准人生目标。成员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一定会使镇安县的人民对普通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认同的种子、乡村振兴的密钥,它将为镇安县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爱心助农,推普青年化身特产“带货官”

好山好水产好物,关键要让好物说好话。镇安县北阳山拥有无污染的高山草场,为肉牛提供了优质的天然饲料和生活环境,保障了牛肉的品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B2、铁、钙、磷及不饱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镇安县实施了北阳山有机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了优质高产青贮饲料基地和有机肉牛养殖核心基地,镇安县东之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致力于北阳山牛肉的深加工,开发了卤牛肉、牛肉酱、酱牛干等系列产品,并注册了“秦侯酱相”“牛舒舒”“卤侯酱相”等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方式,北阳山牛肉的销售渠道得以拓宽,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销量。

团队在镇安县助农电商协会的指导下提出创新方案:在普通话教学基础上开设“助农电商实训课”,帮助农户掌握产品描述、品牌故事讲述等实用语言技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扶贫三件套”——短视频拍摄技巧、直播话术模板、方言与普通话转译手册,手把手教农户用标准“商洛味普通话”展现当地牛肉产品的优势。镜头前,团队成员带上俏皮的黄牛发箍,捧起鲜美的牛肉酱和卤牛肉高声推荐:“咱家镇安特色牛肉,糯香又营养……”;直播间外,当地直播间负责人为队员们竖起大拇指道:“你们这'金嗓子'真给咱牛肉带来新生机了!”除此之外,团队成员在直播间内不断创新直播形式与内容,精心策划了“乡村振兴茶话会”。他们重点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展示了这所农业高校的雄厚科技实力,并将“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发扬光大。

板栗飘香,语言文化为农产品“铸魂增值”

地处秦头楚尾、秦岭南麓、“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镇安县把板栗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选育优良品种,加强综合科管,推动全县板栗产业高质量发展,为3.88万户栗农铺就了致富路。推普实践团来到陕西合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镇安县板栗深加工的标杆企业。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帮扶,公司研发了板栗苞转化有机肥技术,并推出板栗酥、甘栗仁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年处理板栗达5000吨,带动500余户栗农增收。更令人瞩目的是“数字板栗”的创新实践。在金钟村,每棵板栗树均配有物联网传感器和二维码“身份证”,认领者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树木生长数据。这一模式使板栗单价提升2-3元/斤,亩均增收千元以上。

团队成员听后对“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感悟,根据镇安县板栗发展现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成员们提出三项建议:建立农产品外包装语言文字审核机制,联合高校开展“推普质检员”培训,从源头规范品牌形象;开发“板栗研学游”路线,增设普通话解说系统,将金钟村种植基地、非遗工坊等串联成线,打造“可听、可看、可品”的农文旅体验;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推普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为农户提供电商语言培训,培育“新农人”语言能力。镇安县合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度认可实践团的建议,表示将整合资源推动“语言友好型产业”建设,让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镇安板栗走向全国的文化桥梁。

寓教于乐,推普趣味活动点燃校园热情

在镇安县大风车幼儿园的教室里,一场生动有趣的普通话课堂正在进行。推普实践团的成员们结合幼儿园孩子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普通话趣味教学,设计了“趣味绕口令”“场景模拟对话”“儿歌手指游戏”“拼音抢先答”“词语分类演练”等互动环节,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和不知所措,逐渐学会勇敢地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念出绕口令和拼音,现场氛围激烈,热闹非凡。团队成员用青春活力滋润教育的土壤,当幼儿园的孩子们用普通话掷地有声地朗读古诗句,用稚嫩的嗓音模拟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普通话已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认同的种子、乡村振兴的密钥。

双向奔赴,普通话成文旅服务“金钥匙”

金台山位于镇安县城东侧,分为金台山密境礼仪区、禅意小镇区、自然风景区、特色商业区、文化演艺展示区、民俗体验区。实践团成员在景区工作人员带领下,重点走访了游客中心、导览区及商业区,通过问卷调查和情景对话测试,发现景区服务人员普通话普及率较高,但部分岗位存在发音不标准、方言词汇使用频繁等问题。“游客多来自省外,普通话是沟通的‘刚需’。”景区讲解员坦言,方言差异曾导致讲解内容被误解。

对此,实践团成员现场示范了发音矫正技巧,并建议景区定期开展“普通话+文旅知识”双主题培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与亲和力。除此之外,全方位展现金台山的自然与人文风采,实践团分组拍摄了主题宣传视频。成员们从游客视角出发,记录下景区的核心亮点;拍摄农田和独特山景,生动呈现“四季有景”的农旅融合美景;运用特写镜头捕捉工作人员用普通话为游客解答疑问的场景,凸显“沟通无障碍”的优质服务。

此次推普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暑期社会实践,更是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正如推普所播撒的种子,它们正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必将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持续的力量。推普之路没有终点,振兴乡村仍在征程,青年一代的担当与付出,正让未来的镇安更加可期。

编辑:周经纬

终审:王家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