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首页» 学生园地» 党团工作» 喜报!我院四支实践团在社会实践大赛中荣获佳绩!
 

喜报!我院四支实践团在社会实践大赛中荣获佳绩!

来源:   作者:周经纬 迪娜 田钰潇   发布日期:2025-11-06     浏览次数:

     

近日,暑期社会实践大赛结果公布,我院四支实践团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由我院王家武担任指导教师、2024级硕士研究生迪娜等6人与农学院学生共同组建的“语润丝路 石榴同心”社会实践队伍“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荣获一等奖。实践团队跨越两千公里赴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推普+”多元模式开展活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动能。活动聚焦多维度服务体系:在“推普+调研”中,团队师生与阿克塞县团委以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共同开展座谈会,明确“线上+线下”联动思路,奠定校地长期共建基础;“推普+文化”里,队员走进阿勒腾乡—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民族博物馆,调研民族历史文化,探索普通话与地方文化传播的结合路径;“推普+民生”中,队员入农户入社区,运用双语优势,与群众沟通掌握语言需求,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并发放双语手册;“推普+教育”面向中小学生,运用趣味游戏、毛笔书写等体验融入国家通用语言训练;在“推普+惠农”中,将普通话推广搬进蔬菜大棚,运用普通解答种植难题,探讨病虫害防治情况。本次活动累计覆盖 800 余人次,深入7类基层场景,该实践团队获得甘肃省阿克塞县的感谢信,活动事迹被中国青年网、陕西农村网、三秦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由我院杨鹏、穆军全老师担任指导教师,2024级硕士研究生田钰潇担任实践队长的星火新语·乡村振兴实践队以“‘红迹’变‘红利’:宝鸡郭何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协同振兴之路”为研究主题,荣获一等奖。团队成员深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郭何村等红色村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了宝鸡市郭何村在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效与现实挑战,并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从规划引领、产业融合、文化赋能、生态共建、机制创新五大维度提出协同路径与对策建议,形成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性的调研成果,为宝鸡市及全国同类地区推动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image.png

由我院赵昂老师担任指导教师、2024级硕士研究生周经纬担任实践队长的薪火探迹队以“红色场馆在消解摆烂现象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以南泥湾红色场馆为例”为研究主题,荣获三等奖。实践团队聚焦于时代关切问题,,团队成员亲身走访大生产纪念馆、炮校等地方,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人员访谈等形式,明确了南泥湾红色场馆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优势,并分别从“课程+场馆”“实践+宣讲”“科技+文化”“研学+竞赛”“校企+场馆”五大维度为高校利用红色场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策略和建议,调研成果显著,得到了西农马院、中华网、中国基层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image.png

由我院张坤、商晓辉老师担任指导教师、2024级与2025级硕士研究生组建的“数智先锋·乡村振兴”实践队以“数字人才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第三梯队城市”为研究主题,荣获三等奖。实践团队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议题,团队赴陕西省杨陵等“第三梯队”城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及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测度2014-2023年城乡融合水平,明确数字人才区域失衡是核心瓶颈,提炼出地方特色数字人才建设模式。本次调研拟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与针对性对策,为破解陕西城乡要素流动难题、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对深化城乡一体化理论、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image.png

四支队伍贴切时代需求,以实践赋能,展现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与理论研究注入新动能,充分展现我院以实践育人才、以行动促发展的育人成效与责任担当。

编辑:朱宸宇

终审:王家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